論教父時期三一神論的發展與影響
引論: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而奧古斯丁的線性歷史觀更呈現出神在人類歷史經驗中的地位,如使徒保羅所說:我們的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身為21世紀基督徒,當我們從這樣的角度來看教會神學思想發展歷史時,就會發現並更加的重視神學發展在教會歷史中所留下的遺產並它在未來之中又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提醒與價值!
這篇報告就因著這樣的理念雛形中產生。因此本篇論述目的將以教會歷史的眼光,追溯教父時期三一神觀的起源與發展,並以現代基督徒應有的眼光來作分析與評估,以求了解這階段的神學進展對當時教會的意義,並期盼從中獲得的寶貴的原則,幫助基督徒在現代各樣思潮的衝擊下,如何積極的來理解、信靠、護衛並持守真道。
本篇報告中所論及教父時期之界定個人將以第二世紀初期(約主後120.)開始至第五世紀中期(約至主後451迦克敦會議)為一段落,並將以這段時間中有關三一神論思想方面具代表性之人物或事件為本篇報告的主體。
本論:1.教父時期三一神論思想溯源:
一種創新思想的產生必然與時代、地區性的思維模式脫離不了關係,要了解一種思想的內涵,就要先把握住時代與地區性的思維發展特徵不可,因此要了解三一神觀的發展,上古教會時期(BC5-AD5)之哲學思維發展,在教會歷史中便成為不可被忽略的一環。
若以神學思想發展脈絡追溯,個人以古希臘哲學思想家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 BC.571-497)-所創始形而上學之二元論(Dualism)為起點,並在柏拉圖(BC.429-347)以理型與現象區分的宇宙論、把人生的目標帶到形而上之理想之中(從現象看見實存),隨後,亞里斯多德(BC.384-322)把柏拉圖的理形與現象區分延伸成為兩者關係的相對化的(觀念與現象皆為真實之存有,並相互依存,形而上的潛在能(第一因)透過實質(宇宙)發展成為實際性。此為當時思維的主流。
另一方面,就當時的政治環境而言,隨著城邦政治的興起,不但帶動了個人的獨立與價值的關注也牽動整個哲學思維的重心,發展出強調倫理與道德生活的斯多亞(BC.335-263)主義,其中洛格斯的宇宙論更是影響基督教神觀的發展,而同一時期避苦就樂,相信個人的自由意志的伊壁鳩魯學派也影響著當代思想。到基督教誕生時,發展成為古希臘哲學思想各學派相互影響的混合主義(Syncretism),直到與俄利根(AD.185-254)同時代的普羅提諾Plotinus(205-270)將新柏拉圖主義Neo-Platonism形式發揚,神學思想的發展有了新的風貌。(註:柏拉圖主義與新柏拉圖思想直到18世紀才明顯的的被區分開來,其中最大的分別在於新柏拉圖主義以神秘主義的精神賦予柏拉圖主義新的意義)。
從以上的整理歸納發現哲學思想發展特徵可說,由原本幾個單一思想原理,發展成混合且創新的體系。(個人後來發現,此一歸納與英國經驗主義哲學家休姆所認為人概念的形成原理有極大相同之處)。因此教父時期三一神觀思想便在這種混合古典希臘哲學與時代現象中不斷創新的思維環境中孕育。(註1)
在這樣的思維風氣中,具代表性的東西方教父在古典的啟示之道融合哲學原理創新之思想,便成為護衛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的基礎,也使三一神論思想成為堅固之防衛系統,而促成三一神論思想雛形之起點在於聖經啟示的最高峰-耶穌復活開始,隨著以色列民族的獨一神觀與使徒教訓的強調來面對希臘多神、靈智主義與政治的逼迫等外來的挑戰,成為初期護衛信仰的動機,並隨著時間、局勢與威脅對象從外來的挑戰變成內部思想突變的衝擊,三一神論思想的焦點也隨之改變,並藉著眾教會與政治群力,三一神之教義逐被確立。(參照報告末頁圖表)
2.教父時期三一神論思想發展:
三一神論思想之逐被確立。就時間上大略可分為三個時期:第二世紀強調神的獨一性的三一神觀、第三世紀強調神的合一性的三一神觀。第四、五世紀強調基督神人二性的三一神觀。就思維學派而言有可分為東西兩大陣營,其代表人與事件論述如下:(註2)
愛任鈕(西方 130-200):學貫約翰與依格那丟神學及護教士思想,對於基督在救恩方面的工作,有著詳細的見解。比後使徒時代護教家更清楚表達三一神工作的觀念及更完全認識聖靈在三一模式理的位份。因此愛任鈕的三一神觀也被人稱為功能的三位一體論。(註3)
特土良(西方160-225):有著深厚的法學與哲學術養及研究學問的熱誠,對於洛各斯基督論(Logos Christology)的定義,傾向斯多亞主義的看法,並對後來基督教神學思想的發展影響極深,是首創以位格一名詞的形式表顯意思來說明神格中之分別,在極力反對靈智派二元論的背景之下,重視獨一神論。其探討的路線和愛任鈕相同-同時從兩個相反方向著手-認為神是1.存在於祂的永恆存有裏.2.在創造和救贖的過程中顯示自己。此外,特土良比他任何前輩更清楚的說到,這內運理性的差異性和獨自性,把合一分配為三位一體,即父.子.聖靈之三位一體的神格。並進一步的解釋神格中的三不是狀態,質或權能,神格是不可分的,而這三是單指”等級”、”外觀”、”彰顯等方面”。換句話說,Personal通常強調外在方面或客觀的表彰,並不是現代人所說自我知覺的那種思想。(註4)
奧古斯丁(西方 354-430):因著新伯拉圖主義思想傾向與神秘的虔敬生活,在三一神論中特別注重上帝的唯一性與合一性,其必然的結論是:有一絕對的完全與存在者且沒有一件事是單獨由父、由子或由聖靈牽涉在裡面的。如子的道成肉身,有賦予聖靈主動的牽涉在裡面。雖然也提到位格區分的基礎(在於他們在神格裡互相的關係。三位格是三關係。關係的存在是獨立於觀察者之外)。但對於特土良所提位格一詞(有角色或面具之意,並發展有個別的自我意識的意思在裡面)因意義可能被誤用而卻採保留態度。(註5),因此,可以理解為何奧古斯丁在三一神論思想中較偏重於”一體”的論述。
俄利根(東方185-254):有著柏拉圖與斯多亞主義思想傾向的釋經家與哲學家,其三一神教義的特徵為,確認這三位的每一位從亙古就是不同的位格,不僅在”功能”理彰顯時才如此,..Hupostasis和ousia本是同義字,前者是斯多亞派,後者是柏拉圖派,意思是真正存在或本質,是一件東西的實質(在方法上特土良突顯三一神中的一、俄利根則強調三一神中的三)。俄利根神學關鍵:子非為父所造,而是為父所生,子由父而出,猶如意志從心而出,這個出生過程並不造成分開。俄利根的三位一體論的模式在思維上是徹頭徹為的隸屬論,是受柏拉圖主義所影響。
亞他拿修(297-373):在亞歷山大教義學院接受正規訓練,在信仰上是極為敬虔的人,對於三位一體教義的領悟是在擔任主教期間為維護信仰的正確與完整性的使命感中所產生。在所論著的《反亞流》一書上提到,人對神的知識全在於神兒子成為肉身。我們能認識神為父和創造者,只有在子裡面,並藉著子;我們認識聖子,又是本乎祂的本性。人對神的認識會被人的受造性限制,卻不因此使他的認識不真實,因為神遷就{\LinkToBook:TopicID=104,Name=Accommodation}人的認識能力來向人啟示。我們用來描述神的詞句,必須按神的本體及本性來了解,也就是說,以”本體相同”來理解神性的統一性,以”本體相似”的概念來理解三位格的區別(父性、子性、靈性)。像父與子的詞句,是先要按三位一體的神來解釋,次之才是人際間父子的關係。(註6)。藉著亞他拿修的努力,基督論並救恩論在三位一體教義中逐漸有系統的被發展起來。
加帕多家三教父:大巴西流(329-379)、拿先斯的貴格利、女撒的貴格利:繼承本體相同派的傳統,其出發點是三個位格而非一個神聖的本質。他們使用”一個ousia(體或質)”,指父、子、聖靈共同的本體,使用三個hupostaseis(位格),指父、子、聖靈彼此有別的獨特存在狀態,也就是上帝的本體表露於三位的特殊型態。藉著加帕多家三教父的努力,三一神論教義的爭論,逐漸進入系統化的階段。
三一神論思想在教會歷史中的發展,是在時代思維,人物、事件相互影響又在環環相扣中逐漸呈現。如前所述,第二世紀三一神觀之所以被教會所重視的原因,除了一般宗教的拓展張力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為要防備、對抗異教多神主義與當時的諾斯底主義對基督教信仰的危害的結果。這一個時期所關注的重心點便是在神的存在的獨一性的強調,因此多以物質的型態說明三一神中的一,如液體三態中水,光熱中的太陽..等,此時對於聖子耶穌的觀念雖然以使徒教訓為根據來理解,但仍處於模索階段,對聖靈則是更模糊不清。因著過度強調三一神中的獨一性,對於三一神中的三仍不是那麼清楚的時候,從教會內部便引發:動力的或者是型態的神格唯一論的興起。甚至有學者認為,神格唯一論的產生是因為被早期護教士對神的三一性提出功能說(economy)所驚嚇的結果(註7)。
到了第三世紀為要持續對抗異教和靈智主義,神的合一性仍是被關注的焦點,此時東西方漸漸建立起三一神觀的理論基礎。也引起另一問題爭論:而進入有關基督論的探討。其中影響深遠且具代表性的偏差三一神觀之思想有撒伯流(約198-220在羅馬)的型態神格唯一論,亦有稱作「聖父受苦說」。其想法是為了維護神絕對的獨一性,說聖父、聖子與聖靈這些名字雖是來自聖經,卻是指同一位神;神是獨一的,卻有三個不同的,也是相繼而來的自我顯示形式,結果神的獨一得到了保障,但神的三位性卻犧牲了。聖子與聖靈不過是聖父暫時的表現而已,沒有祂們自己的永恆地位。結果宣告聖父與聖子這兩個名字,只是一種形態,或說是表達的方式。
亞流(約250-336)-動力神格唯一論-基督只是神施行特殊能力的對象,因為神的能力寓居於耶穌這個人身上,祂才有特殊的表現。耶穌與其他凡人只有程度上的分別,卻沒有本質上的不同。換句話說,耶穌仍是一個凡人。耶穌只是不斷進步,以致祂能與神進入一種特別的倫理關係,讓神性的質{\LinkToBook:TopicID=1121,Name=Substance})能滲透祂全人,直到「祂從凡人變成了神」。(註8)。
神格唯一論者如此努力維護神的獨一性,所憑藉的是希臘式的超越神觀-露出人本主義的心態
到了第四.五世紀為維護教會信仰,確保教會內部的和諧,教會藉著大公會議的公信力。讓三位一體教義條文化並逐漸成為判斷教會正統的準繩。
AD325 尼西亞會議-解決亞流爭端並確立聖子的神性。亞流主義遭棄絕。
AD381 君士坦丁保會議-就尼西亞信經作一些修改,將肯定聖靈神性的一段附上去。亞流主義遭棄絕定罪。
AD431以弗所會議-強調神人二性聯合於子的位格,涅斯多留主義遭棄絕定罪。
AD451 迦克敦會議-確立基督真實神人二性完整不相混的聯合在一個位格之中。(註9) 3.教父時期三一神論思想反省:a.從教會探討三一神觀的方法與態度來反省
從第二世紀末、第三世紀初開始,便有兩大神學派別在教會興起,並直接影響對三一神觀的理解與強調面,顯然的,注重經驗與實際的西方神學對神的合一性著墨甚多,但對於合一裏的分別,認為是奧秘而多有保留,僅以功能或實用的角度來理解,個人認為其中的原因之一,在於西方神學對神全然獨一的真實及對聖經啟示的堅持,有著濃厚護衛信仰的活火藥,就當時的宗教與政治背景而言是可以理解的。其次,是斯多亞主義的道德生活標準與亞里斯多德的經驗思維,確實影響了西方教會的三一神觀。而另一方面,注重神秘形上學的東方神學,卻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以本體論為出發,藉著詞彙的引用,定義與解釋,來探討三一神觀中”三”的區分,甚至新柏拉圖主義存有階級制度的觀念充斥當時東方的學術界,以致公然用多元論的方式來處理三位一體的問題。而幾乎在同一時期,神格唯一論的思想在整個教會中漸漸成形;至於是否是因為當時的神學風氣過於強調神的獨一與合一,又無法清楚分別聖子與聖靈的情況底下,而使得神格唯一論在教會中有了發展的空間,實無定論,但可確定的是,神格唯一論的產生與爭論,把護教戰場的焦點從教會外面轉移到教會內部(原本是主力向外,餘力向內,轉變成主力向內,餘力向外),帶動並刺激了教會信仰系統化(猶如從聖經神學進到系統神學)。並透過大公會議的認定,三位一體思想成為正統教義。
從神是歷史的主宰這個角度來看,雖然教會探討三一神觀的方法竟然可以完全不同,卻相呼輝映,相輔相成,而關鍵之處個人認為就在於態度,對聖經啟示的認真與嚴謹,對時代有份執著與使命感,神興起也使用這樣的人在歷史中來彰顯它的作為;甚至,神雖任憑信仰偏差者的心剛硬,卻還是不能成為神工作的攔阻。因此它帶給人的反省是:我是否了解我正用什麼方法在理解主的話,這樣的理解嚴謹嗎?有否偏差的危機?我是忠於我的方法還是忠於主的話?藉著這樣的省思出發,接著以下的反省。
b.從個人對三一神詞彙之理解與所產生的影響之評估
目前,就我個人的觀察發現,教會對於三一神觀的教導是積極的,但仍停留在推理或理解的層面上,少有在信仰生活的結合與運用,而信徒個人對於三一神觀的理解,在觀念上有撒伯流思想的傾向,在信仰生活層面上卻有著三神的傾向,其影響之處有對禱告意義的不清,對救贖信仰的本質不明,對神工作或次序意義的混亂,在信仰模糊又不求甚解的情況下,呈現出另一種類似耶穌時代混合主義的信仰觀(傳統背景所遺留下來的觀念與基督信仰的混合),其可見危機便是信仰的世俗化(失去與世俗有別的見證與影響力)。那麼,有何解決之道呢?
就教會整體方面,當我看到奧康諾評論奧古斯丁與阿奎那對教會的貢獻時說到,奧古斯丁把柏拉圖思想基督教化,阿奎那把亞里斯多德思想基督教化,心想把儒家思想基督教化可能嗎?運用儒家思維模式與詞彙來建立基督信仰系統如初代教會的護教士及主教們,可能嗎?個人認為,這也許是21世紀華人教會的另一條出路。
就信徒個人方面,對三一神觀認識的價值,在於幫助我們理解神所啟示的救贖之工,又理解人的理性的有限度,因此更在信仰上堅定不移更加敬畏神(信心的跳躍),就是保羅所說的讓有智慧的顯出笨拙之處,讓於著的因著對神的敬畏(不但是理智也在情感上)而有智慧。
結論:
因此個人認為,教會或信徒個人在追求理解或向人闡述三一神觀時,要清楚知道使用人能夠理解的事物來理解三一神觀的奧秘時,這樣的理解不是要論證對與錯或出於合理與否,而是在於理解神的創造救贖更新的工作上與其他宗教本質的差異…等多方面,神對人是如何的的啟示祂自己?如初代護教士對神啟示護衛得心志一般來看待信仰。否則將失去現今成為基督徒的價值與身分。因為人本的信仰以人為出發又以人唯依規,神本的信仰是以神為出發在人身上彰顯最後又以神為最後依規。基督教的信仰是神本的信仰,而三一神觀的探討目的對個人與教會的意義與價值便在於此了。
正如昔日主耶穌問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這問題強而有力的指出不同世代的教會卻有著相同的的使命,就是針對時代見證基督。
註解:1. 以上資料參考教會歷史講義-教會誕生時的環境與背景,今日教會淵源,當代神學辭典上下、早期基督教教義,CHRISTIANITY THROUGH THE CENTURIES, Earle E. Cairns等書籍後之歸納與心得。
2. 以上資料參考教會歷史講義-學神發展,今日教會的淵源,早期基督教教義,CHRISTIANITY THROUGH THE CENTURIES, Earle E. Cairns等資料後之歸納與心得。
3. 參照早期基督教教義P72
4. 以上資料參考今日教會的淵源,基督教會史,早期基督教教義P77等資料後之歸納。5. 參照今日教會的淵源P.297-300。
6. 參照當代神學辭典、今日教會的淵源P293-294。
7. 早期基督教教義P73。
8. 以上資料參考,今日教會淵源,當代神學辭典、早期基督教教義,基督教會史、CHRISTIANITY THROUGH THE CENTURIES, Earle E. Cairns等相關資料後之歸納與心得。參考書籍:
9. 以上資料參考今日教會淵源,教會歷史講義-政教之爭,歷代基督教信條等相關資料後之歸納。
1.基督教二千年史,陶理主編
2.基督教會史,華爾克
3.今日教會的淵源,沈介山
4.基督教神學發展史,林洪榮
5.西洋古代哲學家的上帝信仰,趙君影
6.偏差朔源,沈介山
7.基督教信仰真義,柯凱文
8.基督教神學,趙中輝編譯
9.宗教哲學,賈詩勒著
10.主流與非主流,蔡麗貞
11.教會歷史,谷勒本.
12.早期基督教教義,凱利著,康來昌譯,華神出版社。
13.三一神論,唐崇榮,中國與福音出版社。
14.基督教神學思想史導論,馬有藻
15.當代神學辭典上下冊
16.批評的西方哲學史(上),澳康諾著,桂冠圖書
17.蘇菲的世界(上),喬斯坦.賈德著,智庫文化
18.歷代基督教信條,文藝出版社
19.教會歷史課程單元講義,廖元威
20.CHRISTIANITY THROUGH THE CENTURIES, Earle E. Cairns
21.Christian Theology, Erickson
22.Atlas of the Bible and Christianity, Dow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