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25:13-27
亞基帕王來到凱撒利亞,非斯都將保羅的事告訴王,說:有一個人在監裏,祭司長求我定他的罪。及至他們都來到這裏,我便坐堂。所告的,不過是為一個名叫耶穌,是已經死了,保羅卻說他是活著的。這些事當怎樣究問,我心裏作難。但保羅求我要聽皇上審斷。亞基帕對非斯都說:我願聽這人辯論。第二天,亞基帕同眾千夫長和尊貴人進了公廳。非斯都說:你們看這人,就是猶太人呼叫說:不可容他再活。但我查明他沒有犯什麼該死的罪,並且他自己上告皇帝。因此,特意帶他到你亞基帕王面前。
保羅因著基督復活的盼望,在巡撫非斯都那裏受審,現在又將在亞基帕王面前被審問。同一件事在不同對象場合需要一再重複的述說,且審斷者會如何判決更不得而知。似乎是沒有盡頭的漫漫長路,正表達著保羅所領受復活盼望的實質。對保羅而言,向人述說自己盼望緣由的那份喜樂,確實超過了自身受屈受損受害的評量。
人性自義的傾向,讓非斯都不得不在亞基帕王和眾人面前顯出自己在審問保羅的事上,所流露出的謹慎,公正與謙和的情操。也讓亞基帕王在非斯都和眾貴胄面前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權柄和魄力。在一長串的審查過程,有誰真在乎保羅所秉持復活的盼望。或者在意的不過是如何在政治聲望上為自己加分。保羅,無形中成了能夠增加聽審者榮耀的籌碼。
不光是非斯都或亞基帕王,人性自義的本質確實時常讓我們陷入掙扎,衝突和考驗,或極力推卸責任只想為自己脫罪,表明自己的無辜,或努力承擔重責只想讓自己更被喜愛,彰顯自己的能耐。人性自救的傾向更是經常使我們走進迷惘,怨懟和茫然,或稍微修改證詞,或稍加調整表達方式,只要達到雙方都有益處的結果就好,不知不覺的,信仰已經淪落成為為我們的自義與自救效力的奴隸。要醒悟並要悔改。
愛我們的主,感謝你,路雖漫長但有你同行就不孤單。主,懇求你,在自義與自救的戰場上,保守我們的心,帶領我們得勝。因為這是一場結居已定的爭戰。若靠自己,必定失敗。若倚靠你,便已得勝。主,求你將復活的盼望深深的扎根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裡。因為你活著,我們也要活著,這不單指著外在行動上的活著,也指著內裡與你關係的活著。主,感謝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