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祂能醫治病人。(路加福音 5:17 )醫治病人與主的能力同在,對耶穌時代的人而言,彼此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連,顯露出當時人們內心深處對於上帝能力的同在,使疾病能夠被醫治的那種渴望。而這樣的渴望,雖然歷經不同的時空轉變,卻仍然沒有改變,甚至是更加的劇烈,因為所要面臨身心靈的苦痛威脅狀況與程度比起耶穌時代是更加的複雜。如今,所面臨的信仰課題是,身體病痛得醫治是否能夠等同心靈也已經獲得醫治?反之,心靈得醫治是否也表示身體也當必然得醫治?每個人的信仰歷程與領受,對於上述的課題有不同的回應,卻無法失去一個關鍵的焦點--耶穌是得醫治的源頭,主的能力是藉由耶穌相顯(the power of the Lord was present for him),認識耶穌是誰,且信靠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救贖之工。果真如此的話,我們的信仰課題將會是,我信靠的是醫治的源頭,還是醫治的結果?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奉差原是為傳上帝國的福音
奉差原是為傳上帝國的福音(路加福音4:43),眾人經歷耶穌在各會堂的教導,且在各地所行的神蹟奇事,感到詫異,希望耶穌可以留下常住,反映出人的渴望,把握良善的,遠離邪惡的,但耶穌回應,我在世上,原是為傳福音而來,顛覆了人對良善與邪惡的認識,人以為的良善是從痛苦磨難中得釋放,但若沒有耶穌為救主為君王,得釋放本身也將可能成為抵擋人們來信靠上帝的邪惡,反之,若領受救贖恩典,遵主為大,讓主掌全,也許表面看來,是讓人避之惟恐不及的痛苦磨難,其中,卻要彰顯出上帝引領人們進入全然良善的出路.
默想耶穌的受難-有誰樂意成為一個被上帝所棄絕的人?有誰可以選擇被棄絕或不被棄絕?人不會喜歡被棄絕,更不會去仰望一個全然被上帝所棄絕的人.耶穌在十架上成為全然被上帝所棄絕的人,門徒們也絕不會以在十架上受苦痛,羞辱及死亡的耶穌為榮。而隱藏在苦痛,羞辱及死亡中的慈悲憐憫,卻展開雙臂引領人們,進入且經過死亡之後,領受復活的生命大能,直到永遠.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在前面等著我們過去的上帝
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在你們前面使約旦河的水乾了,等著你們過來,就如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從前在我們前面使紅海乾了,等著我們過來一樣。(約書亞記4:23 )每天清晨日出之際,上帝便已經在日落之時等著我們大步邁進,為我們預備夠用的恩典,讓我們還活著的時候,無論是晴天還是陰雨,順利還是坎坷,歡喜還是悲傷,都因著有主的陪伴,靠主走過,經過,渡過上帝所量給我們的歲月時光,使我們凡事以敬畏上帝的態度,相信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再怎樣微弱的氣息,也都是從上帝那裡所領受而來,求主施恩憐憫,使我們聚焦,專注在上帝而不是在我們自己身上,因為受造的人會被受造的紅海,約旦河所阻隔,但這些,都不能成為造物主大能作為的攔阻,祂要造作一條令人意想不到的新路,且是在耐心等候,引導中迎接祂的子民過去,來到祂的面前。
2013年3月17日 星期日
有一個人名叫巴拉巴
有一個人名叫巴拉巴(馬可福音15:7)在祭司長的人為操縱之下,巴拉巴與耶穌之間的定罪與赦罪的位置被交換過來,巴拉巴在無條件的情況下被釋放了,原本該受的刑罰,也都全落在耶穌的身上。如果巴拉巴被釋放之後,仍混在群眾之中,目睹了原本是他該承受的羞辱,鞭打與痛苦,甚至最後的判死,這些都讓一個跟自己毫無關係,跟罪也毫無關連的耶穌承擔的畫面,巴拉巴的心將如何?雖然,在聖經裡面,耶穌受難的事件中,巴拉巴出現一下子就消失了,也許像巴拉巴的角色在耶穌受難事件中並非重點,但並不表示那不重要。當聖經提到巴拉巴時,彷彿是在一個正式的場合介紹一個人說:他就是巴拉巴。一個因著耶穌的緣故,無條件的從有罪變為無罪,又可能目睹了耶穌是如何的擔當了原本是他該受的刑罰的人。這樣的事件,不該只是發生在巴拉巴個人的身上,因為,這樣的事件也正不斷的發生在如同巴拉巴,被稱為是一個人的'人"身上。如果我們就是那一個人,也親眼目睹了耶穌為我承擔,受苦,受死的一切...。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你常常想起什麼?
彼得想起耶穌對祂所說的話(馬可福音14:72)這段經文提到彼得信誓旦旦不會離棄耶穌的豪語之後,在外有逼迫,內有恐懼的處境之下,如耶穌先前所告訴彼得的話說:你要三次不認主,血淋淋的粉碎了彼得的自信自義,把彼得逼向完全的沮喪絕望。就人看來,彼得必然(或者說必須)羞愧到一個地步,算了吧,死了吧?這是人的方法,總是在事件之後會自我評估,判斷,並藉此尋找自我的慰藉,意義或出路(或了斷)。但上帝的方法卻是,在事件之後,要人想起聖經上所說的話,把人逼到挫折,失望,破碎我們自以為義為善的軀殼的同時,在上帝全然威嚴的榮光中,引導我們尋求,領受上帝為我們預備,那屬於完全無暇的赦免,保護與依靠的應許。就在此時此刻,你常常想起什麼?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我正在移山或正在造山?
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太 17:20)一粒芥菜種如何移動一座山?又是如何的移動?這讓人想起愚公移山的故事,只要有恆心毅力,加上足夠的人力以及適當的設備,要移動一座山,並非遙不可及,這是指著移動自然界看得見的"山"說的。但那看不見,正阻擋著我們與上帝關係連結,險峻黑暗,又善於閃躲偽裝的"山",卻不是人的力量與精良的設備能夠解決的。許多時候,我們不但移動不了我們心中試圖攔阻我們相信上帝的"山",反而,是在我們心中不斷製造出新的"山",有苦毒,有抱怨,有記恨,有嫉妒,有良心的控告,有挫敗感,無價值感...,讓這些成為阻擋著我們與上帝的親近,與人的關係的"山"。除非,因著對上帝的信心,領受救贖的新生命,並對上帝應許的確信,把我們背在兩翼之間,藉以飛越攔阻在我們前面的高山(申32:10-11)。今天,我正在移山或正在造山?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苦勸
阮既然知主ě thang 驚畏,就苦勸人(哥林多後書5:11上)我覺得台語的表達真貼切,”苦勸”它的過程常常是苦的不是甜的,對苦勸人的保羅來說,要跟他所親愛的弟兄姊妹提醒甚至是指摘,這樣的過程是苦的,需要有多多的耐心跟愛心.對受苦勸的哥林多教會來說,要聽保羅對他們說他們的信仰,倫理有怎樣的問題,這個過程也是苦的,需要有悔改,溫柔的心。因為,做自己歡喜做的事情,聽自己喜歡聽的話,是人的本性,卻不一定對與人的和好有幫助。跟人和好,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我們都需要在上帝的裡面,讓祂來作主,掌權,做最後的判斷。所以,保羅在上帝的裡面苦勸哥林多教會要相信耶穌基督的救贖,走上帝的路,敬畏上帝,盼望聽到的人,也可以接受保羅對他們的苦勸。當我們想要跟人和好,我們就需要依靠上帝,在耶穌基督救恩裡面來苦勸人,也在上帝的裡面,仔細聽別人對我們的苦勸。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遭遇一切患難的時候
遭遇一切患難的時候(申4:30上)遭遇患難時我們都怎麼回應?怨天尤人,覺得自己生不逢時?自怨自艾,就是自己運氣不好?憤世嫉俗,天下人就是對不起我?還有很多,是我們遭遇患難時有的回應。但在聖經裡面,特別的是,對於患難的遭遇卻有別於世人的觀點,但不是那種矇著眼,催眠式的自我安慰與暗示,而是一種對上帝敬畏的生命關係。患難,催逼著人回到上帝那裡尋求幫助,如同人察覺自己生病而急著找醫生幫忙。患難的遭遇不一定有原因,或者是說,一定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答案。但上帝卻已經為人預備,在患難中的出路,就是聽從祂的話(申4:30下),得以繼續存活(申4:1)做什麼呢?進入且承受上帝在聖經裡所賜的應許(申4:1)這是上帝的心意。患難,把我們推向上帝那裡尋求依靠,得以在相信,敬畏,尊崇上帝的當中活著,在黑暗中等待黎明的到來,這便是基督徒生命的樣態,在外表上並不一定吸引人,但內心的平靜安穩卻很難被忽略。
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
求祢幫助我的不信
求祢幫助我的不信(可9:24)身為父親,看著孩子從小受到污鬼的折磨,用盡各種方法都不見得改善,似乎再也沒有什麼可以指望的,但風聞耶穌在眾人之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就這麼半信半疑的把孩子帶到耶穌的面前,祈求耶穌的憐憫,幫助。在耶穌醫治污鬼所附的孩子之前,首先,恢復了作父親的,面對孩子長期所受折磨的那種無能為力的絕望與灰心。就在作父親的,不假掩飾自己的不信,並且祈求主幫助他可以勝過他的不信。如此坦然面對自己實際的景況,是信仰生活的真諦,乞求主的憐憫,因為我沒有,乞求主的幫助,因為主將使萬事都成為可能,帶領人在絕望灰心中種下希望與熱情的種子。
2013年3月3日 星期日
禱告與依靠
有一位西方宣教士透過許多管道,終於與一位身處落後,集權,並敵視基督教的地區弟兄見面,並當面表達會為他禱告,求上帝幫助他可以在受逼迫,艱困危險的處境中,凡事化險為夷。但這位弟兄聽了之後,有些驚訝且憐憫的說:我也正不斷迫切的為你禱告,因為在你的國家,有先進的民主制度與優勢的經濟實力可以依賴,而我,隨時有生命危險,除了上帝之外,我已經別無倚靠,也正因為如此,我就想到了你,為你禱告,求上帝讓祂成為你真正的依靠..。當我看完這個故事之後的體會是,我的禱告也就成為我的依靠,當我禱告祈求身體健康,無災無病,事事順心時,它們就成了我的依靠,當我禱告祈求上帝的指引,上帝的心意,上帝的喜悅時,上帝就成為我的依靠。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顯個神蹟吧!
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求祂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想要試探祂。(可 8:11)當法利賽人與假冒為善的標籤產生關連之後,從此,在信仰追求的路上,幾乎不會有人希望自己被貼上法利賽人的標籤,反而,是成為我們評論,談論他人時最強而有力的形容語。若從"求顯神蹟"來"試探"的角度來看,此時,我們又與當時的法利賽人相差無幾,只是我們心裡的動機意念已經更巧妙的被"敬虔"給包裝起來,法利賽人求顯神蹟時,是在耶穌給四千人吃飽之後對耶穌的請求,也許,耶穌所行的,需要是在法利賽人的要求下所顯出的,才算是神蹟?當我覺得是神蹟的時候,才算是神蹟。反之,若不是按著我所期待而發生的,就不是神蹟,如此的試探的心態,其實,每天都在生活中發生,事情按著我的期待發生時,我真是可以高興跳躍,大聲呼喊感謝讚美主,但事情若不是按著我的預期發生,甚至更糟,上帝此時似乎成為我的仇敵時,我是否仍然可以大聲的宣認說,我信上帝!果真如此,這便是上帝彰顯在人的生命中,所行最為寶貴無比的神蹟。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
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可7:34)若不是耶穌,人們仍在黑暗當中,也不會知道什麼是黑暗,因為早習以為常,也覺得生活便是如此。除非有了與黑暗截然不同的光明,成了鮮明的對比。激起人內心對喜樂,平安與永恆的熱情與渴望,一方面生活有了目標,生命有了方向,另一方面,早已習以為常的黑暗,也化為虛假的安全感,讓人以為若脫離了黑暗,也將會失去現在所習慣,已擁有的一切。光明來到,反而讓人在光明與黑暗之間成了流浪漢。直到耶穌來到當中,觸摸了閉鎖心靈的聾啞結舌(可7:35)使之開了,解了,清楚了,讓人坦然面對自己已全然被罪性所滲透,毫無永恆光明可言的心靈,同時,坦然領受因著耶穌復活大能所賜,聖潔無暇全新創造的生命。因此,當我在黑暗的中,因著信,我便同時被光明所圍繞,有耶穌令人無法測度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