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 星期一

關於寡婦的看顧與照護

經文:提摩太前書5:1∼16
1 不可嚴責老年人,只要勸他如同父親;勸少年人如同弟兄;2 勸老年婦女如同母親;勸少年婦女如同姊妹;總要清清潔潔的。3 要尊敬那真為寡婦的。4 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納的。5 那獨居無靠、真為寡婦的,是仰賴神,晝夜不住地祈求禱告。6 但那好宴樂的寡婦正活著的時候也是死的。7 這些事你要囑咐他們,叫他們無可指責。8 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9 寡婦記在冊子上,必須年紀到六十歲,從來只作一個丈夫的妻子,10 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11 至於年輕的寡婦,就可以辭他;因為他們的情慾發動,違背基督的時候就想要嫁人。12 他們被定罪,是因廢棄了當初所許的願;13 並且他們又習慣懶惰,挨家閒遊;不但是懶惰,又說長道短,好管閒事,說些不當說的話。14 所以我願意年輕的寡婦嫁人,生養兒女,治理家務,不給敵人辱罵的把柄;15 因為已經有轉去隨從撒但的。16 信主的婦女,若家中有寡婦,自己就當救濟他們,不可累著教會,好使教會能救濟那真無倚靠的寡婦。

保羅勸勉提摩太牧養年長及年幼弟兄姊妹的原則,並如何幫助實際需要幫助的寡婦。若有兒有孫的,就要讓兒孫有盡孝報答親恩的機會,若是有親有屬的,就要提醒照護實質親屬是敬虔生活的必然的表達,否則,實質背恩忘義無視於親屬所需的敬虔,並不亞於不信者的硬心悖逆。凡冊上年滿六十,獨居且真實無依,從年輕到如今,按著聖道在團契裡表達所信,全然仰賴神度日的寡婦,會是教會群體甜蜜的負擔。至於孤單的年輕寡婦,比起時常挨家挨戶四處說長道短,若有合適的對象,能進入家庭是更合適,免得落入背離敬虔的試探引誘。保羅提醒提摩太,要勉勵主內婦女起來照護年長寡婦親屬,讓教會得以更專注把資源投入真實無依寡婦的救濟。

實質提供寡婦生活所需的援助,是敬虔生活必然流露的生命表達。無論是兒孫對守寡母親生活的擔負,或是親屬對無依年邁喪偶寡居婦女的看顧,或者年輕身強體壯失親寡婦的再婚,或者教會對敬虔且無親無依年邁寡婦的承擔。皆是牧會現場會遭遇實際的狀況。在提摩太時期,各民族之間的交流頻繁,社會資源貧富差距非常明顯,婦女的地位也極其卑微。在沒有丈夫,孫兒,或旁系親屬資源網絡支持的處境下,寡婦往往成了被忽略,被犧牲之弱勢中的弱勢。從年輕到年老持守所信敬虔度日的寡婦,若也被教會如社會般遺忘,這對教會而言,會是極大的虧負。兒孫,親屬,教會,當是需要幫助之寡婦的支持。真實的信仰,總不離開如何回應寡婦實際的所需上。

當世界朝向功利,個人,自我的道路前奔時,以神為中心的教會團契,並不會因潮流走向而無視於寡婦親屬的扶養,照護與看顧的擔負。若說自己是敬神愛人的虔誠人,卻對失親失依的年邁寡婦的需要無動於衷,甚至撇清關係冷漠以對時,這人真實所信為何,就有從新檢視的必須。把神的慈愛,公義,信實,憐憫的恩賜佔為己有時,服事有需要幫助的人就成了一份不得不的苦差事。反之,若總以弱勢之名,無止境的要求別人理所的付出,期待團契當然隨時伸手幫助的,也將落入貪婪的深淵,離神愈來愈遠了。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是幫助者及受助者都需要學習的功課~陪伴受助者有一天也成為幫助者,是彼此至終所要前往的路途。求神憐憫並成全彼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