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9:14∼26
約翰的門徒詢問耶穌,為什麼他的門徒不禁食?耶穌回答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哀慟呢?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皮袋就裂開,酒漏出來。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兩樣就都保全了。有一個管會堂的來拜耶穌,說:我女兒剛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耶穌便起來跟著他去。有一個患十二年血漏的婦人,來到耶穌背後,心裏說: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癒。耶穌轉過來,看見她,就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這時,女人就痊癒了。耶穌到了管會堂的家裏,看見許多人亂嚷, 就說:這閨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們就嗤笑他。耶穌就進去,拉著閨女的手,閨女便起來了。於是這風聲傳遍了那地方。
耶穌是恢復習慣,賦予新生的主。當禁食的行為成為為要顯露自己的敬虔,卻失去本有在神面前的悲痛懊悔警醒克己哀慟的內容時,禁食的態度就必須被更新。否則,只會陷入相互比較,或有或沒有的控告裡面。當耶穌醫病趕鬼的能力愈多被人聽見之後,本當求助於大祭司的管理會堂的人,為著女兒的緣故來尋求耶穌的幫助,患血漏的婦人也是。他們的信心是否落空了呢?十二年的漏症被醫治,婦人的生活日常被恢復了,管會堂那已死的女兒又活過來,讓在場原本哀傷的眾人,一同成為一個年輕的生命如何因著耶穌的來到,從死裡復活的見證。或被期待禁食的門徒,或被血漏纏繞的婦人,或被死亡擄去的女孩。耶穌都在他(她)們當中,成了他(她)們的中心。
如今,耶穌是否仍是我們一切角落的中心?許多時候我們會讓耶穌成為旁觀者或參與者,卻沒有意願讓耶穌成為主導者。特別是在我們深感熟悉或極有把握的事上,有沒有耶穌的介入似乎差別不大。一樣的,在我們深感灰心或極無期待的事上,有沒有耶穌在當中似乎也是一樣。以耶穌為中心,表示生活的節奏在於耶穌,生命的旋律也在於耶穌。雖然當時的門徒,婦人,女孩,如今早已不在世上,但曾在他(她)們生活中的耶穌,此時,仍在我們生命裡面,讓我們與他(她)們因著耶穌,也在耶穌裡,有分於永恆生命的節奏與旋律的共鳴,其中有醫治也有恢復,有經歷也有應許,有更新也有變化,有生命也有平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