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馬可福音12:1∼12
1 耶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人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2 到了時候,打發一個僕人到園戶那裡,要從園戶收葡萄園的果子。3 園戶拿住他,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4 再打發一個僕人到他們那裡。他們打傷他的頭,並且凌辱他。5 又打發一個僕人去,他們就殺了他。後又打發好些僕人去,有被他們打的,有被他們殺的。6 園主還有一位是他的愛子,末後又打發他去,意思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7 不料,那些園戶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產業就歸我們了!』8 於是拿住他,殺了他,把他丟在園外。9 這樣,葡萄園的主人要怎麼辦呢?他要來除滅那些園戶,將葡萄園轉給別人。10 經上寫著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11 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12 他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就想要捉拿他,只是懼怕百姓,於是離開他走了。
1 耶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有人栽了一個葡萄園,周圍圈上籬笆,挖了一個壓酒池,蓋了一座樓,租給園戶,就往外國去了。2 到了時候,打發一個僕人到園戶那裡,要從園戶收葡萄園的果子。3 園戶拿住他,打了他,叫他空手回去。4 再打發一個僕人到他們那裡。他們打傷他的頭,並且凌辱他。5 又打發一個僕人去,他們就殺了他。後又打發好些僕人去,有被他們打的,有被他們殺的。6 園主還有一位是他的愛子,末後又打發他去,意思說:『他們必尊敬我的兒子。』7 不料,那些園戶彼此說:『這是承受產業的。來吧,我們殺他,產業就歸我們了!』8 於是拿住他,殺了他,把他丟在園外。9 這樣,葡萄園的主人要怎麼辦呢?他要來除滅那些園戶,將葡萄園轉給別人。10 經上寫著說:『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11 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12 他們看出這比喻是指著他們說的,就想要捉拿他,只是懼怕百姓,於是離開他走了。
耶穌用葡萄園與園戶的比喻表達當時宗教領袖們如何看待他。租了一個葡萄園的租客,時候到了,葡萄園的主人派僕人來收租,卻被租客羞辱一番空手而回,再派其他僕人去,被租客修理的更慘,甚至沒命的也有。園主就派他的兒子出面,想說應當會受當有的尊敬吧!怎知,租客早已心懷不軌,認為殺了兒子就可以不必繳租還可以把園子佔為己有,成為園主。想想,這樣的租客能有什麼樣的下場呢?殺了繼承園子產業的非但無益於奪產,不過是加速他們的滅亡。雖然這比喻如芒刺在背的擊中宗教領袖們的心思,但當時他們仍有所顧忌,沒有動手。
耶穌來到世上,為要拯救世人脫離罪惡與死亡的權勢,但祭司長,文士和法利賽人,非但拒絕,抵擋,更圖謀殺害耶穌。耶穌知道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卻不是明說,而是藉由比喻讓對方知道耶穌的知道。或許擊中他們的心思,讓他們可以在不是那麼困窘的情況下回轉悔改承認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領受救恩的生命與喜樂。但實際上卻是,或為保有既得利益,或為維持現有權勢,或其他們想要抓著不放的自尊,這一切都讓他們更加硬心抗拒耶穌要對他們說的話,因為生命改變的歷程,並非都會是本性所喜歡,喜悅,樂意的。內裡的角力與掙扎,只有自己知道。
耶穌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城受難的第一日,說是匠人所棄的石頭,表達不被看好,無益於建造,只能丟棄於路旁,任憑自然的風化,野獸的踩踏,直到成為在曠野飛揚的塵土。又說是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道出神藉由耶穌所要成就在世上當中的奇妙拯救與國度建造的顯揚。在人看來,耶穌是一步步邁上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酷刑,羞辱,痛苦,失敗和死亡。但耶穌又會怎麼看待並面對接下來只會愈來愈艱辛崎嶇坎坷的十架路呢?除非,耶穌有著非常清晰不被動搖的永恆確據,勝過眼前所遭遇雖短暫卻也是最令人驚恐,最艱辛無比的苦難。否則,半途而廢只會是時間的問題。默想反思:如今,我是否也能夠在受屈遭棄不被看好的苦楚裡有堅定仰望的處之泰然?求神憐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