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拯救要在我們裡面成為真實,這就是聖靈的工作(P.114)
信心超越苦難試煉,看見隱藏在不友善之外表後面慈父的心(P.118)
成聖是在內心的掙扎中進行,因為在掙扎中,信心,愛心和盼望才得增長(P.118)
路德神學的方法論,是將任何問題帶到聖經面前來尋求解決(P.126)
無論在哪裡,上帝的道與真正的信心,彼此相遇結合,哪裡就有教會(P.137,149)
在路德的觀念中,信心從頭至尾都是上帝的恩賜,完全是上帝在人身上的工作,<唯獨信心>(sola fide),全然排除人的努力與功勞,確定是基於<唯獨恩典>(sola gratia)...,唯有藉著信心,人才會讓上帝作上帝(P.138)
信徒皆祭司的蒙召觀,每一個基督徒都蒙召去服事週圍的鄰舍(P.144)
基督是我們認識上帝的關鍵鑰匙,也是我們找到有恩典,有憐憫之上帝的唯一途徑(P.160)
十架神學的教牧輔導在於引導受輔者,從認識自己的軟弱中,體會基督的能力(P.182)
十架神學所要追求的,正是一種勝過苦難的能力,它乃是經由進入苦難,並引導其通過苦難,最後通往為萬物而預備的豐盛生命...,只有那經過一切的,才能勝過一切.(P.203)..,走進苦難,並在那裏找道上帝和上帝的能力(P.204)
後記:有一個想像,如果有另一群人,讀同樣一本書,並個別的寫下書摘,在彼此的相同與相異之觀點的對話碰撞之下所生發出的火花,所激起前所未有的新視野,這也是著作的魅力與價值所在吧!
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管窺十架神學"閱讀(二)
十字架隱藏了上帝,同時也終止了所有以人的理性對上帝所作的推論(P.73)
接受十架神學,意味著要常常過著與實際經驗相反的生活(P.74)
對路德而言,上帝親自把十字架帶入基督徒的生活中,為了做祂奇異的工作(opus alienum),目的是完成其獨特的工作(opus proprium).(P.77);所謂奇異的工作是聽見律法,藉以引領人看見自己的罪並認罪(拔出,拆毀),而獨特的工作是藉著信心投身在耶穌基督福音的恩典(建立,栽植).對自己全然失望,於是全然投靠上帝的憐憫(P.78,96,116-117)
活在情慾與聖靈裡之緊張狀態,律法與福音的張力之間;Anfechtung(試煉或試探)是基督徒活在十字架之下,最真實的經歷.(P.81)
路德的十架神學是以啟示為導向,基督為中心,以信心為主的神學.(P.82)
對路德十架神學進一步研究的兩個進行方向:1.十架神學與路德神學中個別教義的關係(如十架神學與人論或聖餐教義之關係).2.新約不同作者,對於十架神學有何教導.(P.82)
信心不會試圖穿越隱藏的幕簾,去認識那無限的上帝,反而是不斷地努力突破隱藏的上帝,去投靠那啟示的上帝.(P.103)
神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不斷澄清這種在我們所知與不知之間的分別,永不將相對的絕對化,絕對的相對化.(P.109)
接受十架神學,意味著要常常過著與實際經驗相反的生活(P.74)
對路德而言,上帝親自把十字架帶入基督徒的生活中,為了做祂奇異的工作(opus alienum),目的是完成其獨特的工作(opus proprium).(P.77);所謂奇異的工作是聽見律法,藉以引領人看見自己的罪並認罪(拔出,拆毀),而獨特的工作是藉著信心投身在耶穌基督福音的恩典(建立,栽植).對自己全然失望,於是全然投靠上帝的憐憫(P.78,96,116-117)
活在情慾與聖靈裡之緊張狀態,律法與福音的張力之間;Anfechtung(試煉或試探)是基督徒活在十字架之下,最真實的經歷.(P.81)
路德的十架神學是以啟示為導向,基督為中心,以信心為主的神學.(P.82)
對路德十架神學進一步研究的兩個進行方向:1.十架神學與路德神學中個別教義的關係(如十架神學與人論或聖餐教義之關係).2.新約不同作者,對於十架神學有何教導.(P.82)
信心不會試圖穿越隱藏的幕簾,去認識那無限的上帝,反而是不斷地努力突破隱藏的上帝,去投靠那啟示的上帝.(P.103)
神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不斷澄清這種在我們所知與不知之間的分別,永不將相對的絕對化,絕對的相對化.(P.109)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管窺十架神學"閱讀(一)
這是我第二次重新閱讀"管窺十架神學"這本書,覺得關於路德十架神學的中文著作(或譯作)真的是非常稀少,雖然,路德的神學思想,如"唯獨聖經,唯獨信心"等的核心原則,被台灣的教會界廣泛的應用,但顯然的,對路德神學思想內涵嚴謹的了解與評估,且由華人執筆的中文著作,仍是非常有限,期待,往後在這方面的書籍,可以越來越豐富,不然,還得先去學英文或德文甚至是拉丁文,才有機會接觸路德思想的全貌,那才真是叫人望書卻步.
以下是個人覺得令人深思或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內容的摘錄:
既然上帝能把人世間最殘酷的悲劇,轉化成最動人的祝福,那麼活在十架恩典之下的門徒,就能坦然面對一切的困苦與逼迫,軟弱與戰兢.(編者序,P.5)
屬靈的祭是指受聖靈引導,以上帝的旨意為依歸的心志.(P.38)
hidden under the contrary 是路德常用的片語,強調上帝的真理往往隱藏在相反的情況下,這觀念也是支持路德一生奮鬥的重要原則.(P.42)
Anfechtung(信心的試煉)..,路德說:一個敬虔的基督徒在患難中,對一切感到絕望,因而專心倚靠神..,信心使我們在死亡的風暴下及地獄的折磨中,看見上帝的幫助與拯救.(P.45)在絕望中,上帝的工作正在蓬勃進行.(P.57)透過信心看見十字架隱藏的工作(P.58)
A man becomes a theologian by living, dying and being damned, not by understanding, reading and speculating (這句話特別是針對經院哲學及神祕主義此二派別而發)(P.23,45)
打開聖經的真正目的,是要知道耶穌是誰..,在聖經裏面親自遇見祂自己,個別認識祂,然後用聖經來生活.(P.51)
上帝並沒有拿走世上的苦難,而是差遣自己的獨生愛子,走進苦難的核心與人同在.(P.62)
以下是個人覺得令人深思或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內容的摘錄:
既然上帝能把人世間最殘酷的悲劇,轉化成最動人的祝福,那麼活在十架恩典之下的門徒,就能坦然面對一切的困苦與逼迫,軟弱與戰兢.(編者序,P.5)
屬靈的祭是指受聖靈引導,以上帝的旨意為依歸的心志.(P.38)
hidden under the contrary 是路德常用的片語,強調上帝的真理往往隱藏在相反的情況下,這觀念也是支持路德一生奮鬥的重要原則.(P.42)
Anfechtung(信心的試煉)..,路德說:一個敬虔的基督徒在患難中,對一切感到絕望,因而專心倚靠神..,信心使我們在死亡的風暴下及地獄的折磨中,看見上帝的幫助與拯救.(P.45)在絕望中,上帝的工作正在蓬勃進行.(P.57)透過信心看見十字架隱藏的工作(P.58)
A man becomes a theologian by living, dying and being damned, not by understanding, reading and speculating (這句話特別是針對經院哲學及神祕主義此二派別而發)(P.23,45)
打開聖經的真正目的,是要知道耶穌是誰..,在聖經裏面親自遇見祂自己,個別認識祂,然後用聖經來生活.(P.51)
上帝並沒有拿走世上的苦難,而是差遣自己的獨生愛子,走進苦難的核心與人同在.(P.62)
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這是我的立場-馬丁路德傳記"閱讀書摘
斷斷續續的,利用空暇的時間,在兩週之內讀完"這是我的立場-馬丁路德傳記",從歷史的角度來認識馬丁路德,作者也提出一些自己對路德得看法,而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在牧者典範中路德對經文的詮釋,而會讓我有些兜不起來的是事件發生的時序,看起來,逐一按著事件與著作發生的前後順序來介紹路德,似乎並不是作者嘗試要去做的事情,底下是我並把一些覺得值得深思或探討的部分內容作重點摘錄:
"歷史是無數的朝聖者,從淚谷步行至天上耶路撒冷的旅程"(Dr schedel)(P.14)
"人所必備的信心就是相信上帝在基督裏施行拯救,並且信賴上帝的應許,服膺於上帝的旨意與道路"(P.57)
"上帝的公義-是指上帝以恩典和憐憫是我們因信稱義"(P.58)
"上帝選擇三種啟示的渠道向人啟示祂自己-基督,聖經,聖餐禮"(P.156)
"路德的偉大與悲劇,是他既不能放棄聖餐禮的個人主義(強調接受者的信心),而又不能放棄洗禮的集體主義(強調與基督徒群體的連結)"(P.159)
"路德的體驗-除了藉著上帝自己在耶穌基督理的自我顯現去經驗上帝以外,任何其他途徑皆是死路"(P.258)
"上帝是一位藉著逆境工作的上帝"(P.260)
"雖然由人理性標準二加五是七,然而上帝若要宣布它們相加是八的話,人也必須違反理性並違反感覺去相信"(P.262)
"祂要救誰,祂必先使那人成為陷於絕望的罪人","在人的心眼能被開啟以先,他的敗壞是必須受到攻擊的"(P.264)
"信心是藉著聖經,道的宣講以及聖禮等渠道支取得來的","在教會中講壇與聖壇必須互為支助"(P.268)
"路德倫理的概括-基督徒必須做他鄰居的基督"(P.276)
"每一個人都必須按自己的職責服事上帝","而且,職責若忠心地履行了,便會有更多的十字架"(P.295)
"我們說:在生命之中我們死亡,上帝回答說:不,在死亡之中我們活"(P.457)
"這是我的立場.我不得不如此.願上帝幫助我.阿門"(P.480)
"歷史是無數的朝聖者,從淚谷步行至天上耶路撒冷的旅程"(Dr schedel)(P.14)
"人所必備的信心就是相信上帝在基督裏施行拯救,並且信賴上帝的應許,服膺於上帝的旨意與道路"(P.57)
"上帝的公義-是指上帝以恩典和憐憫是我們因信稱義"(P.58)
"上帝選擇三種啟示的渠道向人啟示祂自己-基督,聖經,聖餐禮"(P.156)
"路德的偉大與悲劇,是他既不能放棄聖餐禮的個人主義(強調接受者的信心),而又不能放棄洗禮的集體主義(強調與基督徒群體的連結)"(P.159)
"路德的體驗-除了藉著上帝自己在耶穌基督理的自我顯現去經驗上帝以外,任何其他途徑皆是死路"(P.258)
"上帝是一位藉著逆境工作的上帝"(P.260)
"雖然由人理性標準二加五是七,然而上帝若要宣布它們相加是八的話,人也必須違反理性並違反感覺去相信"(P.262)
"祂要救誰,祂必先使那人成為陷於絕望的罪人","在人的心眼能被開啟以先,他的敗壞是必須受到攻擊的"(P.264)
"信心是藉著聖經,道的宣講以及聖禮等渠道支取得來的","在教會中講壇與聖壇必須互為支助"(P.268)
"路德倫理的概括-基督徒必須做他鄰居的基督"(P.276)
"每一個人都必須按自己的職責服事上帝","而且,職責若忠心地履行了,便會有更多的十字架"(P.295)
"我們說:在生命之中我們死亡,上帝回答說:不,在死亡之中我們活"(P.457)
"這是我的立場.我不得不如此.願上帝幫助我.阿門"(P.480)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被上帝所棄絕的人
誰是被上帝所棄絕的人?
被上帝所棄絕的人會是什麼樣子?
有誰樂意成為一個被上帝所棄絕的人?
有誰可以選擇被棄絕或不被棄絕?
人不會喜歡被棄絕,更不會去仰望一個全然被上帝所棄絕的人.
耶穌在十架上成為全然被上帝所棄絕的人
門徒們也絕不會以在十架上受苦痛,羞辱及死亡的耶穌為榮.
而隱藏在苦痛,羞辱及死亡中的上帝,仍慈悲憐憫的展開雙臂
這會是怎樣的一條路?
被上帝所棄絕的人會是什麼樣子?
有誰樂意成為一個被上帝所棄絕的人?
有誰可以選擇被棄絕或不被棄絕?
人不會喜歡被棄絕,更不會去仰望一個全然被上帝所棄絕的人.
耶穌在十架上成為全然被上帝所棄絕的人
門徒們也絕不會以在十架上受苦痛,羞辱及死亡的耶穌為榮.
而隱藏在苦痛,羞辱及死亡中的上帝,仍慈悲憐憫的展開雙臂
這會是怎樣的一條路?
2009年8月8日 星期六
路德所處的時代背景 一
Martin Luther (1483-1546)歷經三位統治者,分別是Frederick III (1440-1493),Maximillian I (1493-1519)及Charles V (1519-1956),1 相較於當代的法國,英國與西班牙君王(New Monarchs)勢力的崛起,馬丁路德仍處在各自擁有土地與勢力的封建政治氛圍中.2
此時,西歐的貿易,工業等經濟因素變遷,城市與鄉村的聯繫趨於頻繁,,教會在新經濟力量衝擊下,原來扮演中古文化傳承的關鍵角色,逐漸傾向世俗化,成為世俗財富著追求者與擁有者.3
1.Martin Luther -An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and Work P.1-2
2.十五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P.14
3.十五至十八世紀歐洲史P.21-24
此時,西歐的貿易,工業等經濟因素變遷,城市與鄉村的聯繫趨於頻繁,,教會在新經濟力量衝擊下,原來扮演中古文化傳承的關鍵角色,逐漸傾向世俗化,成為世俗財富著追求者與擁有者.3
1.Martin Luther -An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and Work P.1-2
2.十五至十八世紀歐洲史 P.14
3.十五至十八世紀歐洲史P.21-24
2009年6月21日 星期日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