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醒悟

路加福音15:11-32
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要求父親把他應得的家業分給他,收拾行囊,帶著所有往遠方去,在那裏任意放蕩,耗盡一切所有,又遭逢飢荒,就窮苦起來,於是投靠人到田裡養豬。恨不得拿豬的食物充飢,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想到他的父親有許多雇工,食物充足,難道他要在這裡餓死嗎?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裏去,相離甚遠,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迎接他的歸來,兒子向父親認罪,說:我得罪了你,我不配稱為兒子。父親吩咐僕人宰肥牛犢,設宴吃喝快樂。那時,大兒子正從田裡回來,遠遠的聽見歡樂的聲音,知道小兒子回家了,就生氣的對父親說,他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回來,你倒設宴為他快樂。父親對大兒子說,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的兄弟,死而復活,是失而又得,我們理當歡喜快樂。

若地上的父母對孩子的愛可以超越外在物質的得失,那麼,天上的父親且不因著祂所愛的兒女能夠認罪悔改,回轉歸向祂而更加的歡喜快樂。那份喜悅絕對勝過兒女之前曾經對祂任何的不敬。為父為母的心,對孩子無條件的愛,耶穌藉著父親對小兒子的接納,大兒子對父親與小兒子生氣的比喻,讓當時的法利賽人和文士明白,憐憫是向審判誇勝(雅2:13),當他們正計算著自己的好,別人的惡,而忿忿不平時,耶穌渴望的,無論是放浪不拘的小兒子或守法自義的大兒子,都能如浪子回頭般,讓受罪惡綑綁,被死亡挾制的生命重新的活起來。

直到如今,我們還在外面流浪嗎?指的不是外在而是內心。當小兒子覺得他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而四處揮霍時,他正離開家在外面流浪,當大兒子認為他可以遵守父親所有的期待來換取自己的人生時,他的心也正遠離父親在外流浪。有時,我們會像小兒子,想要試著按著自己的想法來掌握一切,結果連老天也不幫忙,來個大飢荒,被逼到走頭無路而醒悟。有時,我們又如大兒子,辛苦努力遵守成為好人的期待,能做到的都盡力做到,卻遇見表面上看來那付出與收穫根本不成比例的人事物時,反而讓內心的憤怒遮蔽了自己已經擁有的真實,還得讓父親苦苦相勸才行。

我們在天上的父不要我們在外面流浪,人的盡頭是神的起頭。當我們遇見看似盡頭的瓶頸,也許這樣的瓶頸,對我們來說,可能是人人厭惡的窮困潦倒無路可走,也可能是人人稱羨的意氣風發卻沒有真正的平安時,正是天父呼召我們回轉歸向祂,醒悟的時刻。醒悟什麼?有一位愛我們的父,創造天地的主,祂對我們的愛,我們在祂眼中的價值,不是在於我們外在的成功或失敗為何,而是在於我們是祂的兒女,我們是屬於祂的,沒有什麼能夠把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這愛是在基督耶穌裡(羅8:37-39),也就因為有如此的把握,讓我們的醒悟有了意義,成為人生轉折的契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