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民數記20:14∼21
14 摩西從加低斯差遣使者去見以東王,說:「你的弟兄以色列人這樣說:『我們所遭遇的一切艱難,15 就是我們的列祖下到埃及,我們在埃及久住;埃及人惡待我們的列祖和我們,16 我們哀求耶和華的時候,他聽了我們的聲音,差遣使者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這事你都知道。如今,我們在你邊界上的城加低斯;17 求你容我們從你的地經過。我們不走田間和葡萄園,也不喝井裡的水,只走大道,不偏左右,直到過了你的境界。』」18 以東王說:「你不可從我的地經過,免得我帶刀出去攻擊你。」19 以色列人說:「我們要走大道上去;我們和牲畜若喝你的水,必給你價值。不求別的,只求你容我們步行過去。」20 以東王說:「你們不可經過!」就率領許多人出來,要用強硬的手攻擊以色列人。21 這樣,以東王不肯容以色列人從他的境界過去。於是他們轉去,離開他。
14 摩西從加低斯差遣使者去見以東王,說:「你的弟兄以色列人這樣說:『我們所遭遇的一切艱難,15 就是我們的列祖下到埃及,我們在埃及久住;埃及人惡待我們的列祖和我們,16 我們哀求耶和華的時候,他聽了我們的聲音,差遣使者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這事你都知道。如今,我們在你邊界上的城加低斯;17 求你容我們從你的地經過。我們不走田間和葡萄園,也不喝井裡的水,只走大道,不偏左右,直到過了你的境界。』」18 以東王說:「你不可從我的地經過,免得我帶刀出去攻擊你。」19 以色列人說:「我們要走大道上去;我們和牲畜若喝你的水,必給你價值。不求別的,只求你容我們步行過去。」20 以東王說:「你們不可經過!」就率領許多人出來,要用強硬的手攻擊以色列人。21 這樣,以東王不肯容以色列人從他的境界過去。於是他們轉去,離開他。
以東人的先祖是以掃,以色列人的先祖是雅各,兩者是出是一個源頭以撒,而以撒的父親就是亞伯拉罕。因此,稱以東與以色列為血濃於水的兄弟之邦不以為過,差別只在於以東人從以掃定居之後便長住於此,以色列人從雅各定居埃及後四百年才路經以東。兩者歷經數代之後又再次相遇,但迎接他們的是強硬的拒絕和戰爭的發動。或許,若以東同意以色列從公路不必繞曠野前往迦南地,兩全其美的結果,以色列的歷史與兩國情誼的歷史就要改寫了。但實際的好與壞,確實也很難憑著眼見當下的順或不順來下定論。看來,以東的拒絕,以色列避開戰爭走更遠的曠野路,似乎更貼近神對以色列人進應許地的引導。
以色列人前往應許地的路程中,有捷徑也有遠路,有省時也有費力的方法。若以東成了以色列曠野路上關鍵的幫助,讓以色列提早且順暢的抵達,這對以色列可能產生的關鍵影響是,神不一定要靠,人一定要找,才有良方可尋,神不一定得信,人一定得和,才有籌碼可望。從人的努力而來,快速且立即的成功經驗,有否可能成為以色列人領受全然信靠神之恩最大的攔阻呢?或許,正因為以色列的領袖有如此的洞見,因著對神並祂引導的相信,坦然接受必須繞遠路的事實,不為走直路快速抵達的想要而與以東拼搏付任何代價。以東王的不容,並沒有妨礙以色列對神的信靠,雲柱火柱的或停或行,才是他們在曠野裡腳上的路。
怎麼看待眼前當下想要的順或不順?以色列人再三保證,行走在以東境內的公路上絕不造次,絕不會對以東有任何影響。或許我們對如此的承諾,並不感到陌生,且覺得更像是為達目而展現的激情演出~只要再讓我吸一口毒,我發誓保證絕對戒除。神對以色列人的了解,比以色列人對自己的認識更透測。關於信靠的功課,難就難在不是出於努力,而是出於降服!特別是與想要的有著極大反差的衝突時,是要有所犧牲但一鼓作氣衝過去減少數十年荒野的辛苦,還是鼻子摸一摸像懦夫般轉回沙漠繼續走曠野路。一群有著百萬人口屬神子民的隊伍,身為領袖的能有怎樣的選擇呢?神並祂的話語和引導,仍會是關鍵的根基和至終的依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