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羅馬書9:25∼33
25 就像神在何西阿書上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26 從前在什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裡稱他們為『永生神的兒子』。」27 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28 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地完結。」29 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30 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那本來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反得了義,就是因信而得的義。31 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32 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33 就如經上所記:「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25 就像神在何西阿書上說:「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稱為『我的子民』;本來不是蒙愛的,我要稱為『蒙愛的』。26 從前在什麼地方對他們說:『你們不是我的子民』,將來就在那裡稱他們為『永生神的兒子』。」27 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28 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叫他的話都成全,速速地完結。」29 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我們早已像所多瑪、蛾摩拉的樣子了。」30 這樣,我們可說什麼呢?那本來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反得了義,就是因信而得的義。31 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反得不著律法的義。32 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他們不憑著信心求,只憑著行為求,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33 就如經上所記:「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
保羅以猶太人所熟悉的先知書內容提醒他們,蒙愛在於神的定意,不是因為他們在神的標準底下真有什麼可愛之處。成為子民在於神的收養,不在於他們有什麼條件資格配得兒女的名份。因此,別因神的定意與收養而目中無外族的自誇自傲自義。若不是神拯救的介入和成全,有誰能肯定自己不是下一個所多瑪或蛾摩拉呢!也別讓追求律法的行為之義取代了因信稱義生命的更新與成長。前者如追影,相信自己,卻耗盡一生也無法擺脫陰影,後者如歸鄉,信靠神拯,且領受一生如活水湧流的安歇。
神是拯救的預備,成就與施行者,人是因信認識,信靠,經歷拯救的領受者。除此以外,別無其他,人可以獲得賺取擁有永恆救恩和生命的途徑。但這讓新約時代,擁有摩西律法且傾全力熱心遵守的猶太人不服氣。除了他們這群人,還有誰能夠比神更靠近,還有誰可以更配得神的賞識呢!是從小就在海上打滾的漁夫彼得,還是半途離他們而去信了耶穌的保羅。從行為穿著談吐舉止來看,當時熱心遵守律法的猶太人,沒有人會懷疑自己不但有天國的門票,且會是VIP的包廂。怎知,靠自己的行為得救,也努力讓自己得救的意圖,反成為信心之路最牢不可破的絆腳石。
這不是說,只要把憑信心掛在嘴邊,神所預備的一切就會隨著心想而來。而是承認耶穌基督是生命的主宰,從此以後,生活動作存留的核心,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從神話語的聆聽,神引導的跟隨,到與神同工的委身,顯露出的不再是自我的鋒芒,而是聖道的真光,引人專注,也不再是這人是怎樣的一位偉人,而是內住在這人裡頭的那位是怎樣的一位神。因信而得的義,不是讓人握在手中相互較量的劍,而是使人活出不同於以往的生命活力,是把人的目光帶到神面前的生活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