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各人心中沒有王的景況

士師記17:1∼13
以法蓮山地有一個人名叫米迦。他的母親將一千一百舍客勒銀子分別出來,言明是為米迦獻給耶和華,卻將其中的二百舍客勒銀子交給銀匠,雕刻鑄成一個像,安置在米迦的屋內。米迦有了神堂,又製造以弗得和家中的神像。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猶大的伯利恆有一個少年人,是利未人,到了以法蓮山地,走到米迦的家。受米迦的邀請,每年十舍客勒銀子,一套衣服和度日的食物為報酬,留住在米迦家作祭司。米迦也以此認為是耶和華祝福他的記號。

在以色列民各人任意而行的年代,對耶和華的認識似熟悉卻模糊,把歸耶和華的奉獻拿去製作偶像。對耶和華的信靠有行動卻混雜,在家中有以弗得也有神像,對耶和華的委身是即時卻現實,利未人接受私人的邀請,倚靠人的報酬條件來執行祭司的職責。米迦因有祭司住在家中而認定耶和華必賜福與他並家中的神堂。祭司因能住在米迦的家中,有以弗得的神堂裡而找到身為利未人的身份認同。此時,以色列人信仰的失真與失序,摻雜與混亂,看來是那樣的平常與自然,不會有似乎什麼問題也不認為有什麼不妥。

我們的信仰是否也有可能也走到這般田地呢?把歸給神的獻上拿去製作成可見的偶像,並以此作為敬虔無誤的記號。且按著生活現場的風俗習慣,讓判定神心意的以弗得與可見的形象並列,高舉的不再是神話語的應許,而是可以擁有能夠享受的成功。而原本被分別,在會幕前事奉神的利未人,也不同於原本的服事對象與範圍,增加的是個人的邀約與豐厚的酬謝。而這一切,也都早已見怪不怪,甚至成了多人追尋的主流價值。求主憐憫,不讓心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的景況,也發生在我們身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