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不容忽視的信心警訊

士師記18:14∼31
從前窺探拉億地的五個人將米迦家裡的以弗得並家中的神像都拿去。帶兵器的六百人站在門口。他們對米迦家的祭司說:你作一家的祭司好呢?還是作以色列一族一支派的祭司好呢?祭司就心裏喜悅跟著他們離開。隨後,米迦追趕但人,但見他們的勢力比自己強盛,就轉身回家去了。但人將米迦所做的神像和他的祭司都帶到拉億,用刀殺民,放火燒城,又在那裏修城居住,給那城起名叫但。神的殿在示羅多少日子,但人為自己設立米迦所雕刻的像也在但多少日子。

以色列但支派尋地居住多時,最後似乎有了成果,殺了拉億的民,燒了拉億的城,又原地重建將地改名為但.將所奪取的神像放置其中,讓米迦家裡的祭司成為但支派的祭司.以色列人與迦南當地居民信仰的混合,儼然成形.有利未人為祭司的傳統,也有雕刻鑄造的偶像設置其中.或許,如此的混合,一方面可以有自己所謂的傳統信仰,另一方面也能夠融入當地風俗習慣,讓自己以及後代的子子孫孫在迦南的新地上獲得他族的認同並長久居住.似乎,有沒有神的誡命吩咐,對神的認識正不正確,對神的信仰清不清楚,已經不再是那麼要緊,重要的是,有可看可見可摸可拿的偶像以及有祭司血統的人在他們當中就好了.

祭司,原是被分別出來在神面前事奉的人.士師時代,祭司,成了待價而沽隨報酬而遷移的職業.持守的不再是神的吩咐典章律例,高舉的也不再是神的聖潔公義智慧,事奉的焦點也從神的身上轉移到給報酬的人以及自己的肚腹.可以見得,當祭司的信仰戰線失守時,以色列民的信心戰場也隨之崩潰.更別說在異族林立的迦南地上,能有甚麼令人震撼稱羨的影響力,除了母語,飲食穿著,談吐舉止不同之外,許多的價值觀,大家也都愈來愈一樣,沒有甚麼差別了.這是一個警訊,若屬神的兒女,只有在禮拜天以及一些特定的場合和時間才有不同於他人的言行舉止,但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卻無異也無益於他人時.表示我們急需的,是悔改,回轉,尋求,親近,信靠,容讓起初的愛被神來恢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