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撒母耳記下19:31-43
3
1
基列人巴西萊從羅基琳下來,要送王過約但河,就與王一同過了約但河。3
2
巴西萊年紀老邁,已經八十歲了。王住在瑪哈念的時候,他就拿食物來供給王;他原是大富戶。3
3
王對巴西萊說:「你與我同去,我要在耶路撒冷那裡養你的老。」3
4
巴西萊對王說:「我在世的年日還能有多少,使我與王同上耶路撒冷呢?3
5
僕人現在八十歲了,還能嘗出飲食的滋味、辨別美惡嗎?還能聽男女歌唱的聲音嗎?僕人何必累贅我主我王呢?3
6
僕人只要送王過約但河,王何必賜我這樣的恩典呢?3
7
求你准我回去,好死在我本城,葬在我父母的墓旁。這裡有王的僕人金罕,讓他同我主我王過去,可以隨意待他。」3
8
王說:「金罕可以與我同去,我必照你的心願待他。你向我求什麼,我都必為你成就。」3
9
於是眾民過約但河,王也過去。王與巴西萊親嘴,為他祝福,巴西萊就回本地去了。4
0
王過去,到了吉甲,金罕也跟他過去。猶大眾民和以色列民的一半也都送王過去。4
1
以色列眾人來見王,對他說:「我們弟兄猶大人為什麼暗暗送王和王的家眷,並跟隨王的人過約但河?」4
2
猶大眾人回答以色列人說:「因為王與我們是親屬,你們為何因這事發怒呢?我們吃了王的什麼呢?王賞賜了我們什麼呢?」4
3
以色列人回答猶大人說:「按支派,我們與王有十分的情分;在大衛身上,我們也比你們更有情分。你們為何藐視我們,請王回來不先與我們商量呢?」但猶大人的話比以色列人的話更硬。大衛要過約旦河回耶路撒冷,已經老邁的基列人巴西萊,不為別的,就是自願陪著大衛一同渡河。對巴西萊而言,這或許是今生能夠為大衛做的最後一件事。而大衛對巴西萊為他所做的,也不認為是理所當然,而想要回報巴西萊,但王對巴西萊的賞賜,對巴西萊而言意義不大,巴西萊只想回故鄉安享餘日,就讓金罕留下服事大衛。大衛過約旦河來到吉甲,一路只有猶大人和些許的以色列人的相送。這引來不知大衛要回城而錯過迎送機會的以色列民的不滿,覺得他們是被排擠忽略了,認為君王的返京是暗中進行的勾當。只是猶大人對以色列人的意見不以為然,認為憑著他們與大衛的關係更有資格按著著自己的想法去做,是不必也不需要跟以色列人商量的。如此沒有任何可以商量空間的自義的心,似乎也間接的埋下了彼此間張力引爆的危機。
到目前為止,大衛是否知道因著他的返程所引發猶大和其他支派間的不滿呢?看來,大衛王位與王權的恢復,在前面迎接他,仍是不容易走的顛簸窄路。若不是出於神憐憫隨時的同在,若沒有神恩典隨行的同工,王位這玩意兒,對大衛的未來還真不知是福還是禍!雖然大衛渴望貼近神的心意,對他人的善意也心存感謝,但這些都並不保證大衛將來也會擁有所有境內國人對他的尊崇與愛戴。但或許也正因為如此,讓大衛更謹慎儆醒的看待神對他的揀選,並所賦予他牧養以色列民的那份託付。巴西萊對大衛的善意,是否足以取代大衛對神的信心,猶大人對大衛相挺擁護,是否能夠取代大衛對神的依賴,以色列人對大衛回歸不夠周詳的不以為然,是否可以取代大衛對神的仰望。這些都將無形中牽動著大衛與以色列國度未來的走向。
因此,唯有對神的相信,帶領著大衛心存感激的面對人對他的善意,唯有對神的倚賴,陪伴著大衛心存感念的領受人對他的敬重,也唯有對神的仰望,引導著大衛心存謹慎的察覺分辨,在人的不同意見裡,什麼是神所看為純全善良可喜悅的旨意。大衛在窄路上被引向寬廣,在艱難中被領往安歇,在困苦裡被導向力量,在坎坷裡被陪往盼望,會是大衛回歸王位之後所需要持續學習的功課,也是持續領受的恩典。在人生不同階段的轉換過程中,處境際遇環境人事都會有改變的可能,但在其中不變的,仍會是神賦予我們的呼召與使命,神成就在我們生命中的新造與兒女的身份,且仍要持續引領我們走在學習認識並操練對神的信靠、倚賴和仰望的旅程。那是在地上就得開始練習並習慣的,那在天上會有的敬拜、讚美、感謝、喜樂、平安的生活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